
美感改造舍 /
Contemporary Taiwanese Aesthetics
⊹˚
當代台式美學在建築語彙中的發展可能
⊹˚
共構場域
⊹˚
通俗文化美感 / 當代台式 / 在地化
⊹˚
台北市捷運中山站1號出口旁 台北牛乳大王所在地
「即便身處在最混亂的時代,我仍然相信我們正在創造屬於自己的特色,而這份混亂是我想要保留下來的。」
序言///\\\序言
究竟什麼是台式美感(或台式美學)?美的標準又是什麼?而「台式」這個詞真正指涉的意涵又是如何界定的?
美是什麼?
朱光潛曾提出,美醜與否都是自身性格與情趣的反照,那麼是否只要我的主觀看法成立,這個前提便能夠確立?因此「美」是主觀的。
台式美感又是什麼?
是基於一種雷同的美學經驗,且可以被大部分人認同能夠代表「台灣」和「美」的,「美」又可以是客觀的。
而為了擺脫無解的是非問題,我將我所定義的「台式美學」冠上「當代」二字,希望以我世代的角度出發,嘗試詮釋最能夠代表我們的「當代台式美感」。
在這個框架下,「當代」所指的,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日常」與「普通」。因此,我開始尋找那些在生活中再尋常不過,卻能讓人一眼感受到濃厚「台味」的元素,並依據「食」、「衣」、「住」、「行」、「其他」等類別進行分類。其中,「住」的類別最先被挑選出來,作為發展的起點,進一步展開深入探討與設計實踐。
本文///\\\本文
整體規劃聚焦於幾個亮點空間,並期許這些空間在未來能夠相輔相成,形成完整且具有連續性的體驗。亮點空間含:
1. 巷弄空間 2. 騎樓空間 3. 沿街店面 4. 屋頂露台 5. 建築立面 6. 捷運出入口 7. 廣場 8. 巷弄公園
在這些空間之中,我選擇以巷弄空間作為發展的起點。透過對巷弄空間的規劃,我希望能夠藉此串聯騎樓、沿街店面與廣場等空間,營造一個既富有層次感的環境,最終再形成一個具有整體性且深具台灣都市特色的空間系統。
準則///\\\準則
而在此過程中,我透過實際的巷弄照片比較,試圖尋找所謂的「台式」共通特徵...經過持續觀察與分析,到今天為止,我似乎能夠逐漸歸納出一項主要原則,以及三個能夠代表「台式美感」的建築標準。
/原則/
「碎」
/標準/
1.外牆材料的變化
2.鐵窗花的應用
3.頂樓加蓋的鐵皮元素
遵守此三步驟,並再根據不同的環境做適當的調整,便能成為當代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樣式。
結尾///\\\結尾
「美感改造舍」即是一間探討台式美感的旅舍,我致力於依循著既有的生活、文 化、環境,將可以代表台式特色的元素納入建築領域,找出我們自己的文化輪廓,創造屬於當代的台式建築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