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官網主視覺圖-1_工作區域 1.jpg

象山公園改造與步道串聯 /

Park Renovation and Trail Connection

⊹˚

自然與人類活動之間的互動,山地與平地的過渡區域,
以及都市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都是複雜且動態的系統。

⊹˚

休閒藝文

⊹˚

登山步道 / 生態教育 / 遊客中心

⊹˚

臺北市信義區象山公園

整體設計旨於銜接未來象山步道規畫之路徑,提供步道新的門面,且完善現有步道所缺乏之功能,以地質觀察 、賞景、休憩及鄰里休閒為主,建立居民與遊客共榮的設施,串聯步道規劃與社區核心的綜合體。

 

利用登山步道的人潮,創造商業活動的機會,提供登山客餐飲需求或補給,同時文創商店也能夠為當地建立新的形象。新的遊客服務區提供登山客更完善的服務空間 ,也作為登山步道之門面與前導,和下山的休憩場所。象山公園內有專屬於台北樹蛙棲息地,除了當地原有的教育活動外,創造新的臨時設施與互動裝置 ,延續公園的主題特色,提供周遭學校新的生態教育場所。

 

多年的射擊訓練在象山山坡上留下了彈坑,形成了獨特的地貌。在設計中,透過將生態教育區、彈坑、原生植物園和遊客中心串聯,作為公園的銜接面。

最後也將往來象山步道的人流由線性的路徑,藉由整體設施的引導,在場所中迂迴、放慢步調,更慢、更細的去品味自然。

 

改造設計中,首先從城市設計的尺度入手,象山公園與週邊功能關係緊密,東側老舊住宅腹地較大,具有空間延展可能,因此以舊有建築群作為基地,以公園開放化的策略,打開公園與山林的圍牆,以綠化地形的侵入來讓城市公園形成弱空間,將步道與公園串連,提升民眾對步道可及性。

透過臨時設施,簡易的遮棚,融入自然的竹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與建築的開發量。也作為孩子們生態學習的場域。

 

原生植物花園規劃讓來到象山公園休憩與往來捷運站的民眾激發對大自然的好奇心。擋牆上設有玻璃展示面,人們可以透過玻璃看見土壤的剖面。這裡國際觀光客多 ,園區欣賞這些特色代表性植物,同時學習環境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互動的樂趣。

B11013130 張中奐.jpg

ZHANG, ZHONG - HUAN 張中奐

▷ 屬於你的時間線?

____

張震嶽 - Don't give a damn about me

▷ 如果時間倒流至_______,你會選擇?

____

要是能蟲來 我要選李白

2025_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畢業展覽   NTUST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THESIS EXHIBI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