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張鈺明.jpg

共融綠境 /

Open Symbiotic Space Between Campus and Community

⊹˚

突破傳統校園的封閉性,促進學校與社區之間的互動與融合,創造一個開放、

共享的環境,使校園不僅是學習的場域,還成為社 區生活的一部分。

⊹˚

教育

⊹˚

共融 / 開放 / 共生

⊹˚

新竹縣竹東鎮二重里

學校傳統上被設計為封閉的空間,與周圍社區相對隔 離,這不僅限制了校園本身的空間使用效率,也削弱 了學校與社區之間的聯繫。此外,社區居民日常生活 空間有限,對公共設施的需求持續增加,如公園、圖 書館、市場等。 隨著社區與教育空間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現代校園不再僅是單一功能的學習場域,而應成為社區的一部分,與居民共享資源。設計以「開放式共生 」為核心,重新思考校園的邊界,打造一個結合學習 、休憩與交流的空間,促進學生與居民之間的互動與連結。

 

校園核心區仍保有教學功能的獨立性 ,但外圍則設置一系列可供居民自由進入的公共設施 ,例如開放式閱讀區、假日市集空間與親子互動綠地 ,使校園在不同時段能承載不同的人群與活動。建築 量體則以低層、橫向延展為主,與基地原有的自然地 形融合,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整體設計強調彈性使用 與可持續發展,讓校園成為一個能隨著社區需求成長 變化的開放平台,真正實現「校園即社區、社區即校 園」的開放式共生理念。

B11013032 張鈺明.jpg

CHANG, YU - MING 張鈺明

▷ 這次的設計將如何呼應過去、適應現在、結合未來?

____

這次的設計通過深入融合過去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回應當前社會與教育需求,並且預見未來的發展與變化,創造了一個既能促進校園與社區的共享交流,又具備彈性與永續發展潛力的開放式共生空間,旨在為不同世代與使用者提供一個多功能、包容且持久的場所。

2025_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畢業展覽   NTUST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THESIS EXHIBI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