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艋舺共生:空間轉譯實驗 /
Monga Coexistence: Spatial Translation Experiment
⊹˚
透過模組家具的介入,打破艋舺單一空間功能,建立可變、可交流的微型棲居單元,
重塑無家者與城市生活者之間的共享關係。
⊹˚
公共建設
⊹˚
模組化 / 互動性 / 適應性
⊹˚
台北市萬華艋舺公園、青草巷、廣州街沿街騎樓
萬華艋舺公園改建之際,街頭縫隙被賦予新的可能廣州街騎樓下,一排共感長椅以異形木板拼接成儲物櫃、座椅、桌面與床鋪,使用者在組裝與交換零件的過程中,彼此分享生命片段。
青草巷老騎樓頂層,輕鋼構模組層層踏起,集結街具維修工坊、無家者幫助站、臨時住宅與沉浸式展演空間,古老建築在新功能注入下,成為創意與歸屬並存的平台。公園核心,以滑軌與智能感應快速部署模組化結構,當攤販市集熱鬧開張,結構便在夜幕降臨後收攏歸位;寒冬時節,它成為臨時避難所,節慶時節,它化身戶外舞臺與社區工作坊,全天候回應市民與無家者的共同需求。
三項設計無分階段,彼此環環相扣:長椅作為社交引擎,頂樓模組提供創業與居住機會,公園結構則在公共生活與社會關懷間穿梭。這些裝置不僅回應了無家者的基本需求,更讓整座城市在共享使用的過程中,重新理解「家」的意義,也讓每一段街道,都能成為連結、理解與共同創造的場所。

TSENG, PO - WEN 曾柏文
▷ 如果時間倒流至_______,你會選擇?
____
學測前再看一下英文,進成大建築讀大一,再轉來台科
:
▷ 平時做設計的時間?
____
₀ ▇▇▇▃▃▃▃▃▃▇▇▇ ₂₄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