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FB主.jpg

清渠沃野 /

Clear Streams and Fertile Fields

⊹˚

有水之渠、有食之田,生活自足,天地和諧。
設計以住宅、商業及教育文化為基礎,打造永續型社區空間。

⊹˚

住宅

⊹˚

永續生活 / 都市農園區 / 共居住宅

⊹˚

新北市淡水區新市鎮濱海路三段

清渠沃野是以「自然循環」為核心理念,結合水資源管 理、土地生態耕作與社區共生系統,提出一套完整的永 續生活模型。藉由水、土、能量的循環再生,重新連結 人與自然的關係,建構出一個可持續運作的都市綠洲。 在水資源利用上,設計導入雨水收集與中水回收系統, 使水資源得以有效循環。

 

雨水經過過濾後用於灌溉都市 農園與社區景觀,中水則支援公共設施與景觀澆灌,同 時協助補充地下水層,改善都市熱島效應與水資源短缺 問題。生態水池與水道設計,不僅提供自然淨化功能, 更創造了棲地空間,支持生物多樣性的發展。

 

土地規劃方面,以都市農園為主軸,結合魚菜共生系統 、堆肥再生、有機肥利用與有機蔬果生產,促進社區自 給自足的食物循環。廚餘透過黑水虻分解與堆肥處理, 轉化為有機肥料,回歸土地滋養作物,形成完整的自然 物質循環鏈。都市農園與公共空間穿插配置,使居民能 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參與生態耕作與資源循環。

 

 在社區互動層面,設計規劃共享廚房、社區市集與開放 式交流空間,促進居民之間的資源共享與文化交流。透 過共同參與種植、烹飪與生活活動,強化社區凝聚力, 並提升居民對永續議題的意識與實踐力。綠地與開放空 間的合理配置,同時為社區帶來降溫、改善微氣候的效 益,提升整體居住品質。

 

 整體設計強調環境、經濟與社會三方面的平衡發展,實踐可持續建築與都市永續發展的目標。以自然為師,回應都市生活的現代挑戰,重新定義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描繪出一個與自然共生、資源循環的未來社區藍圖。

B11013127 陳昱彤.jpg

Chen, Yu - Tong 陳昱彤

▷ 如果有機會,想要和誰交換一整天的時間?

____

路邊的貓

▷ 如果時間倒流至_______,你會選擇?

____

如果時間倒流至選志願,我不會讀建築。

2025_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畢業展覽   NTUST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THESIS EXHIBI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