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北車站前舊城圈再生 /
AI Research&Development
⊹˚
將歷史與現代教育空間交織,
探索如何在當代結合共享教育空間
⊹˚
文化資產
⊹˚
文化資產 / 歷史記憶 / 共享教育
⊹˚
台北市南陽補習街
台北車站前,自清朝以來一直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透過歷史疊圖的視角,可以觀察這片區域的演變,從清朝的科舉制度到現代南陽街的補習班文化,兩者之間有著微妙的相似與巧合。隨著時代的變遷,書生進城參加科舉考試、官員考選,直至現代的升學考試,這個轉變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未來這片區域將成為什麼樣的文化與教育中心?
當代南陽街雖仍承襲著「補習街」的名號,但其空間形式與社會角色,卻隨著城市機能與教育制度的演變,逐漸固化為一種單一的學習用途。街區中的空間高度重複、密集堆疊,各補習班為了爭取最多學生與曝光量,多半選擇在建築物內部加設大型招牌、包裝立面,形成視覺與心理上的高度壓迫感,與學生長時間的密閉學習環境相互呼應,間接反映出台灣升學主義下的空間焦慮。
南陽街原為低層建築群落,現已發展成一樓多為餐飲業,二至四樓則主要為補習班、留學代辦中心及語言中心。隨著時間推移,南陽街逐漸成為補習班的代名詞,並形成一種刻板印象。因此,設計旨在以此為起點,轉化補習班的文化與空間功能。

HUANG, YU - CHEN 黃宇岑
▷ 做設計的日子裡,你如何安排一天的時間?
____
33%睡覺 33%健身 33%吸倉鼠 1%做設計
:
▷ 這次的設計將如何呼應過去、適應現在、結合未來?
____
回去清朝當考生,活到現在。
:
bottom of page